2016年11月13日 尚佰教育 http://www.shangbaiedu.com/ 来源:广东省教师招聘网
1.教育目的就其表述和内容而言具有( )特征。
A.抽象性
B.理想性
C.可操作性
D.终极性
2.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的教育目的论。
A.自然主义
B.国家主义
C.自由主义
D.存在主义
3.社会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 )的教育目的论。
A.国家主义
B.存在主义
C.社会学派
D.自由主义
4.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
A.约翰密尔
B.罗素.小原国芳
C.哈耶克
D.洪堡.爱伦凯
E.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5.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涂尔干
B.萨特
C.凯兴斯泰纳
D.秦梯利
6.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观点有( )。
A.教育目的制订应以完善与发展个人自身的需要为依据,社会目的是次要部分
B.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和天赋的自由权力
C.强调个人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D.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促进个人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视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7.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价值准则主要体现在( )几个方面。
A.个性化
B.规范控制
C.社会价值
D.社会化
8.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 )。
A.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
B.基础性.普及性的教育
C.强调全面发展教育
D.一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主体性教育
9.教育活动主要包括( )三个基本要素。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方法
D.教育内容
10.教师劳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B.人类真理的代言人
C.人类灵魂的塑造者
D.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11.教师劳动的特点有( )。
A.复杂性与创造性
B.连续性与广延性
C.长期性与间接性
D.主体性与示范性
1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 )。
A.为未知世界的探索
B.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C.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创新
D.对突发情境表现出的教育机智
13.教师的在职培训一般有( )两类。
A.获得学位等升等升级
B.反思性教学
C.有经验的教师指导
D.提高教学能力或素质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学生可享受的“学金权”是指( )。
A.补助金
B.奖学金
C.贷学金
D.助学金
15.概括地讲,“教师中心论”是指( )。
A.以教师为中心
B.以教材为中心
C.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D.以知识为中心
16.“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
A.卢梭
B.凯洛夫
C.杜威
D.赫尔巴特
17.把课程定义为“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的一切经验”并作为“动词”使用的课程专家有( )。
A.卡斯威尔
B.坎贝尔
C.塔巴
D.约翰逊
18.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其含义有( )。
A.知识的总和与学习的结果
B.间接知识.公共知识
C.封闭.预成
D.经验
19.课程作为动词使用所代表课程范式,其含义有( )。
A.直接经验,实践知识
B.系统的知识
C.开放.生成.强调过程
D.杜威的课程观
20.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有(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A.趣味性
B.逻辑性
C.简约性
D.系统性
22.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是易造成( )。
A.学生被动学习
B.忽略个体知识
C.割裂完整的生活世界
D.学校与现实社会生活的隔离
23.活动课程的特点是( )。
A.以儿童为中心
B.按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组织教学
C.按活动主题组织
D.强调“训练”.“指导与控制”
24.正确处理必修课与先修课的关系的关键是( )。
A.如何加大必修课的范围
B.弄清两者的内在依据
C.选修课的开设的时机问题
D.如何保障选修课的质量
25.综合课程的三种类型( )。
A.活动中的综合课程
B.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C.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
D.儿童本位的综合课程
26.综合课程的优点是( )。
A.是人类知识发展的内在要求
B.培养学生完整的世界观
C.有利于学习系统的知识
D.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27.综合课程的缺点是( )。
A.流于“拼盘式”的知识“大杂烩”
B.导致浅层次的学习
C.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
D.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28.隐性课程具有( )的特点。
A.计划性
B.内隐性
C.随机性
D.不确定性
29.克伯屈提出,任何一种学习都包含三个部分( )。
A.主学习
B.快学习
C.副学习
D.附学习
30.在泰勒的课程编制模式中,目标的确定主要依据( )。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社会生活的研究
C.家长的要求
D.学科专家的建议
31.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是( )
A.注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B.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根本性
C.课程内容应当与生活相联系
D.应考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上的要求
32.课程内容与生活相联系的方式有( )。
A.加强课程的趣味性
B.设置专门性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
C.学科内容中加入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
D.增加课程的前沿知识
33.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与决策者(或主体)主要有( )。
A.教师
B.学生
C.学生家长
D.社区代表
34.我国传统课程观的两大误区( )。
A.课程的开放无度
B.课程脱离学生的经验,以外在于学生的方式出现
C.课程以严格的先期计划的方式出现
D.课程过于强调联系实际
35.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 )。
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
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
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智育
36.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理由( )。
A.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
B.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
C.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
D.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
37.教学的作用是( )。
A.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
B.系统地传授知识,再生产社会经验
C.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
D.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
38.教学的任务包括( )。
A.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力和实践精神
C.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D.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39.教学传授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技能包括( )。
A.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具有现代人的素质
B.为他们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创造必要条件
C.使他们形成较为高深的科学知识
D.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发明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40.教学过程具有与人类认识过程不同的显著特点是( )。
A.间接性
B.目的性
C.引导性
D.简捷性